2018/ 12/ 02
【台北講座】不想再談論難民了——兩個台灣青年在希臘與約旦的志工經驗
「你不要認為我們很有愛心,其實我們更多的是好奇心。」台灣女孩李姿萱在希臘服務期間,一位歐洲志工對她說:「我們只是看到媒體報導難民,所以想實際來看看,到底是什麼狀況?真的是像媒體說的那樣嗎?」
生活在歐洲的青年,對難民產生好奇,因為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;但遠在台灣的我們,有什麼理由需要關心,甚至實際參與?長期志工都不一定能帶來什麼影響,更何況短期志工?去與不去,又有什麼差別?
這場講座分別邀請了曾以個人身份申請志工的李姿萱,以及透過外交部與家扶基金會參與組織服務的林俊達,分享各自參與難民服務的過程與經驗,看見難民議題的異質性與複雜度。
約旦與希臘的國家概況與難民政策是什麼?個人志工與組織出團有什麼差異?透過歐盟會員國與非歐盟會員國、不同的組織規模、申請過程與志工服務內容又有什麼不同?難民營裡不是只有敘利亞人,還有巴勒斯坦、伊拉克、阿富汗家庭?結束志工服務之後,我還能做什麼?
現場還備有難民兒童畫作介紹、約旦小禮物,以及敘利亞手作商品攤位,邀請關心難民議題的你一起來參與!
【講者介紹】
李姿萱,東吳政治大四生,主修國際關係與人權,曾經單純認為難民議題能作為國際關係與人權的研究主題,從上而下的研究讓她迷失在大國角力,忽略了百萬倉逃的個體命運,直到2017年擔任「敘利亞難民兒童畫作台灣展覽 / Syrian Child Refugees' Art Exhibition in Taipei 」導覽員,看見有人在自己解說畫作時掉下眼淚。2018年夏天前往希臘雅典21天,擔任難民庇護所的教育培力志工,日前獲選為2019年「聯合國第63屆婦女地位委員會非政府組織周邊論壇」(NGO CSW63 Forum)台灣青年代表之一,期待透過國際交流分享台灣NGO經驗。
林俊達,逢甲商學院商學院畢,主修管理與行銷學程,長期關注環境與企業永續發展議題,曾至菲律賓參與亞太青年永續發展計畫與無痕山林(LNT Trainer)教師種子培訓,2017年因緣際會擔任家扶基金會「約旦計畫」青年代表,前往約旦阿茲拉克難民營(AZRAQ)服務14天。
【活動資訊】
★時間:12/2(日)18:30-20:30
★地點:健康公宅(台北市松山區健康路313號,近捷運南京三民站4號出口)
★免費入場,憑「報名成功」通知信入場
★現場還有難民兒童畫作介紹、約旦小禮物,以及敘利亞手作商品攤位喔!
【活動內容】
18:00 / 開放報到
18:30 / 分享時間:李姿萱
19:00 / 分享時間:林俊達
19:30 / QA時間
20:00 / 自由交流
21:00 / 清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