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/ 06/ 10
【台北講座】斷交10年後:為何台灣與馬拉威的故事仍未中斷?
2008年,馬拉威與台灣斷交,但是,為何斷交10年後的今天,仍有許多台灣人默默地踏上馬拉威,延續許多重要的長期發展工作?
馬拉威位於非洲東南部,人口是台灣的一半,面積卻是台灣三倍。全國八成人口活在貧窮線下,即一天生活費低於台幣60元,名列全球十大窮國第六名,而貧窮衍伸出的教育和女性問題,更考驗人道工作者的策略與智慧。更緊迫的,還有眼前的生存問題,馬拉威人民平均壽命63歲,許多人的死因是瘧疾、霍亂、肺結核和愛滋病;孩子要到5歲之後才會有名字,因為10%小孩活不過5歲。
在這些困境裡,許多台灣人已與馬拉威同行超過10年,其中台灣「畢嘉士基金會」也是淵源深遠的一分子。這場講座裡,我們邀請到資深公益工作者「畢嘉士基金會」執行長周文珍,除了想與各位分享馬拉威的現況與改變,也想進一步與大家探討,跨國工作會遇到哪些意料之外的困難與變數?如何開啟雙方對話並因應調整?國際權術、政治舞台的背後,什麼是真正值得我們為之努力的?究竟,這些跨國工作者都在做什麼——更重要的,事前做了什麼?——才能在截然不同的文化下帶來緩慢但持久的轉變?
★★★本場講座適合★★★
✓想看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跨國工作的你
✓對跨國服務、國際志工、人道工作抱有疑問的你
✓比起「做好事」,更想知道如何「將好事做對」的你
✓想往相關領域發展的你
✓準備報名暑假跨文化服務活動的你
✓想聽跨文化故事的你
【活動資訊】
★時間:6/10(日)14:00-16:30
★地點:靜來・心空間(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138號2樓,近捷運古亭站5號出口、東門站)
★免費入場,供應茶水
【活動內容】
13:45 / 開放報到
14:00 / 分享時間
15:00 / QA時間
16:00 / 自由交流、清場
【講者介紹】
周文珍,東吳社會系、政大企管所畢,25歲即任「心路基金會」執行長,後任「聯合勸募協會」秘書長,率領協會達到單年勸募四億三千萬善款的成果。2012年受到屏東基督教醫院的邀請,隔年創立「畢嘉士基金會」,帶領當時僅有的四名員工,將愛心延伸到遙遠的非洲,不只服務台灣的偏鄉,也走進世界的偏鄉。
【活動回顧】
今天很謝謝大家的參與!一起互相討論、補充,分享這麼多台灣與馬拉威之間不為人知的故事!
感謝周文珍執行長詳細的介紹、神秘嘉賓Sharon分享馬拉威駐點經驗,以及來自馬拉威的朋友給大家的驚喜回饋!
還有聽眾之後彙整了相關研究,寫成文章投稿至「獨立評論@天下」媒體平台:〈你也可以做外交!台灣與馬拉威「十年情未斷」的民間啟示〉,以及《教會公報》的活動採訪報導:〈續寫彩虹故事,造福馬拉威〉。
很高興有這個難得的機會,跟大家一起關心世界另一端的國家!